帶着使命投資房地產


2713 期(2016 年 8 月 21 日)
◎ 教關愛心行動 ◎ 劉達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香港樓宇的呎價是全世界最高,二零一五年聖誕,干德道一個五千呎的單位,錄得十萬元一呎的成交;同時間,油尖旺一間一百五十呎的劏房,月租六千八百元,即是四十五元一呎!淘大火災後,政府查出住在工廈迷你倉內的劏房,共有四千戶,其居住環境十分危險,但相比私樓的劏房,租金卻便宜很多。亦有南亞裔住在天台僭建的鐵皮屋,環境惡劣,酷熱難當。事實上,無家者協會近年收容很多來自機場、麥當奴快餐店等地方的無家者。

  火燒到教會了

  不合理的房地產市場,不只是影響經濟,亦影響基督徒及基督教的前景。近年來,各神學院全時間的神學生數目大減,而部分時間修讀的學生數目卻大增。細問原因,很多人說是經濟的因素,由於要協助父母供樓,或要繳付租金,難以放下工作,迫不得已延後接受神學訓練。許多健全的國家實施租務管制,定下住房的開支不能超過薪金的30%。反觀香港人的住房開支卻相當大,禧福就有好幾位同工用了一半薪金去付租金。這一來,能堅持事奉的就更少了。

  房地產投資與制度性的罪

  先不談自住者,若置業是為着投資,基督徒就該按良心及公義去投資,爭取最大的善(詳見下面案例)。有些基督徒常說「在商言商」,在投資房地產的時候,與一般市民一樣,哪裏有最好的條件(呎價、地點、設施、升值潛力等)就投資那裏,而出租或出售時,定必要與市場看齊。這些基督徒則有份維持樓價及租金高企的狀況,繼而導致物價愈來愈高漲,貧富懸殊愈來愈嚴重。二零一二年,香港的基尼系數達0.537,早已過了警界線,再不懸崖勒馬,社會就會發生撕裂甚至暴亂。

   有基督徒為着利潤而囤積居奇,或讓物業空置,免得樓市漲價時不能沽出,這種不負責任,沒有社會意識的投資,間接導致迷你倉劏房的現象。罪,不只是做了不該做的事(sin of commission),亦是沒有做該做的事(sin of omission),所以說,他們在這制度裏也犯上罪。

  德州的案例: 拓展天國的房地產投資

  筆者有一親戚,在美國德州做房地產經紀,她以良心企業的策略,在市內最窮的地區置業,修整好後以較便宜的租金出租給當地人。她又訓練職員在就業、婚姻、脫離黑社會及毒品各方面,幫助及輔導這些租客,這一來,租客便不會沒錢交租或破壞居所。她又收集舊傢俱讓租客循環再用,減輕窮人的開支。

  職員不只要負責物業管理,還要做輔導員,當然殊不簡單。所以我這親戚給職員更高的薪金,亦讓他們接受訓練。她更與該區的教會合作,雙管齊下地幫助這些家庭。此舉催化教會關心社區內的窮困家庭,藉福音大能幫助他們脫罪、脫貧。今天,她許多的租客,都成為了教會的會友。

  本來,貧民窟的房地產通常每況愈下,但因為有人肯投資,又維修破房子,緩衝了社區的瓦解,促進社區就業及經濟發展。

  基督徒不要只是「在商言商」,同時要立志「在商亦言使命」: 無論使命是環保(改善貧困地區的空氣或用電情況)、或是社會公益。我相信,神會給他們創意,像我的親戚一樣,發展成功的良心企業或天國企業。

  三十萬的基督徒,若其中五萬有參與房地產投資,而這些信徒同時又擁抱從神而來的使命,香港就能脫胎換骨,成為可喜可樂之城。

  劉達芳(禧福協會會長)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一起走過從前】

【信仰重尋】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各司其職】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行動】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