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13 期(2016 年 8 月 21 日) ◎ 信仰重尋 ◎ 許立中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按着這幾次的討論,在傳統與當下、「過往」(then)與「此刻」(now)之間居中調停的,正是聖靈的工作。事實上祂也成了上帝「遍在」(everywhere)與「此在」(here)之間的仲介。我們不需要同意馬丁路德所說的一切,但他畢生致力平衡的,正是教會所堅持的信仰傳統,與信徒當下追求的真實信仰經驗。
倘若我們只強調「過去」而不理會「此刻」,信仰就不免淪為一種叫人情緒低落的古文物研究,而過去的傳統也就跟我們今天該如何生活毫不相干。另一方面,倘若我們一味強調當下的主觀經驗而置傳統於不顧,宗教或靈性經驗也就變得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毫無辨識或判別的準則了。
同樣,倘若我們堅持上帝無所不在,而忽略祂也是「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上帝」並「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我們就會落入一個真偽完全沒有意義、只要信就甚麼都可以的宗教立場。相反,倘若我們只強調「此在」的、個別而特殊的屬靈事件和經驗,而忘記上帝是無所不在,那麼我們就是為上帝選擇如何向人揭示自己架設人為的限制。
路德也是凡人,他的主張自然也有其無可避免的時代局限。但他的努力對今日教會卻有重要意義。面對羅馬教會視其「彼得/磐石」的承傳為絕對不可動搖、更正教基要主義者對聖經解釋的非理性堅持(早已超越了路德「唯獨聖經」的原則),並今天流行「新紀元」式的靈性運動,馬丁路德的神學思想,仍然提供了不少可茲借鏡的參考,在教會傳統、聖經權威與靈性經驗之間取得健康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