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安即是家


3021 期(2022 年 7 月 17 日)
◎ 城市心靈 ◎ 小沿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大清早聽到門外傳來搬運東西的聲音,出門一看原來是鄰居移民,他們一家四口住在這裏好多年,一對子女也是在這間屋子出世,現在已經唸小學了。

  近年多了朋友移民,尤以去英國居多,鄰居家庭也是去英國。在臉書上看到很多朋友分享他們在彼邦的生活照,也有訴說好些不習慣和不如意的經歷。

  曾任香港大學校長的王賡武教授,出生於馬來亞,歷經殖民、戰爭、動亂、革命,大半生在三大洲間遷徙,先後遷居五個國家,生活在怡保、吉隆坡、新加坡、倫敦、劍橋、坎培拉和香港等多個城市。他坦承自己一生在尋求身分認同的歸宿,而最終的結論是: 「我們住在甚麼地方,那裏就是我們的家。」

  在他的自傳《心安即是家》中最後一章,他回顧自己一生縱然飄泊,最後卻得出了一個結論:

  「我們一直很幸運,無論我們在哪裏生活和工作,從未發現有甚麼地方不能成為我們想像的家。⋯⋯家就是我們所在的地方,也是所有我們感覺像在家裏的地方。」

  好些朋友移民外地,有時很快就感到不適應、不習慣,或抱怨天氣;或抱怨物價;或抱怨交通不方便,他們也許未曾留意,是他們從來沒有認定那個地方就是他們的「家」,正是這份隔閡感令他們不能投入和建立真正的歸屬感。

  記得有次一位移民加拿大三十多年的親戚回港探親,他和我到一爿茶餐廳吃早餐,他點了一碗五香肉丁公仔麵。當他把熱辣辣的公仔麵送到口裏,突然感慨萬千地說:「我終於回家了。」

  我很疑惑,那過去三十多年,他豈是無家者嗎?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城市心靈】

【天地人和】

【心靈絮語】

【牧心世情】

【珠峰南麓譯經記】

【生命教育】

【畫出深情】

【窮遊非洲未必窮】

【解讀綜合症】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