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待與服侍


3021 期(2022 年 7 月 17 日)
◎ 釋經講道 ◎ 褚永華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聖靈降臨後第六主日

  (創十八1-10a; 詩十五1-5; 西一15-28; 路十38-42 和修本)

  聖靈降臨的時刻,是教會正式踏入人類歷史舞台的日子,可說是教會的生日。但是其意義却遠超越生日的概念。按使徒行傳(二1-47)的記載,聖靈降臨使門徒們再次充滿力量和希望,完成由耶穌開始的天國行動。不單如此,聖靈降臨節是緊接復活節的日子,這代表了甚麼意義?

  上帝的兒子在十字架上死了,埋葬了,復活了,完成了上帝救贖人類的偉大工程。耶穌向門徒顯現後,吩咐門徒在耶路撒冷等候(徒一4),結果五十天之後,門徒的等候有了意想不到的結果。就在五旬節也就是猶太人的收割節,農作物豐收的歡樂日子,在這充滿感恩的日子中,聖靈降臨了。對於基督的教會來說,救恩完成、教會𧩙生、聖靈降臨,一切都是在收割歡樂的日子中發生。回顧時,基督已經復活,催生了復活大能在信徒生活中的彰顯;向前望,聖靈已經降臨,帶來完成天國偉大行動的無限盼望。

  因為聖靈降臨的日子正是猶太人的收割節,在豐收歡樂的日子,記念貧窮人的需要,因為上主曾如此吩咐:

  「你們在自己的地收割莊稼時,不可割盡田的角落,也不可拾取莊稼所掉落的,要把它們留給窮人和寄居的。我是耶和華-你們的上帝。」(利二十三22)

  利未記這段經文表達了上主對有需要的貧窮人和異鄉人的關愛,猶太人也曾經在埃及作為寄居的異鄉人(利十九33-34),因此,對身在異地的困難更是感同身受,尤其是在沙漠乾旱之地的遊牧民族,接待遠人並給予款待,是絕佳的道德典範。這種關愛便在猶太人中生了根,從而孕育了接待遠人的優良文化傳統,這種文化傳統貫穿整部新舊聖經。

  在遠古的某一個艷陽高照的日子裏,亞伯拉罕按照平日的習慣,坐在帳棚門口陰涼舒適的軟褥上閉目養神,或在思考神賜萬千子嗣的應許(創十二1-3,十五1-6)?就在這瞬間,他遠遠地看見三個旅人在炙熱的陽光下慢慢行進,亞伯拉罕的接待遠人的優良傳統和本性,便如泉湧般傾流而出,他便由帳棚門口「跑去」迎接他們,請他們到他家中作客,以盡地主之宜,也盡款待之情。同時他又按當時的習俗,請撒拉預備餅食;而自己則為這三位旅人預備豐富的筵席。(創十八1-8)

  就在這接待客旅的一場歡宴中,上帝成就了對亞伯拉罕多年前的應許,「明年這時候,撒拉會生一個兒子。」(創十八14)

  上帝對亞伯拉罕應許的兒子,只是天國計畫的開始,因為在他的子孫中將有一位使萬人得福的耶穌。

  物換星移,千百年後,在通往伯大尼的鄉間小路上,滖滖塵沙在陽光下飛舞,耶穌和他的門徒向馬太、馬利亞和拉撒路的家走去,預備接受這三姊弟的款待(路十38-42),這也一定是熱情的款待,在涼水洗腳、洗手、清水抹面之後,馬大便忙於預備款待客人的飯食,以盡接待服侍的優良傳統,而馬利亞卻安坐耶穌腳前,靜聽耶穌的教導。勾勒出一幅互相協調互補的願景。

  靜聽主道後的成效,必定是投身熱誠事奉的行列,款待好客的傳統,也需要聖道的孕育扶持才能生生不息。正是這種互補,培植了早期教會對長老職分中「樂意接待遠人」的要求(提前三2;多二8)。更正是樂意接待遠人的傳统,孕育了早教期教會茁壯成長的種子,一直到今天,一直到耶穌再來的日子。

  由亞伯拉罕的帳棚,到馬大三姊弟在伯大尼的家,到早期的教會,到現代及將來無數代的教會,願彼此真誠接納,各方聆聽聖道,使天國早日降臨人間。

  

  褚永華(中華傳道會總幹事)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城市心靈】

【天地人和】

【心靈絮語】

【牧心世情】

【珠峰南麓譯經記】

【生命教育】

【畫出深情】

【窮遊非洲未必窮】

【解讀綜合症】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