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將)退休者的生命教育——隨遇而安


3060 期(2023 年 4 月 16 日)
◎ 生命教育 ◎ 龔立人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對大部分專業人士來說,退休是一個人生轉換軌道的課題,但對一般打工仔來說,退休是一個生活課題,因為退休就沒有有薪工作,甚至有些退休者會手停口停。當平均預算壽命增加,積蓄是否可以應付未來可能30年的生活是一個問題。所以,政府先將公務員退休年齡押後、推出給長者的債券、年金、逆按揭、保單逆按計畫等。查實,可以押後退休年齡到六十五歲,對很多人有一定幫助。除了如何增加收入外,退休者要有甚麼狀態面對可能經濟不足的退休生活?

  「生有時、死有時」(傳三1)提醒我們生死不在我們掌握之中。這不是說我們不需為將來計畫、不需節儉,只是不需過於計算,並由此而可能產生焦慮和擔心。例如,統計處說,男性平均預算壽命是八十三歲、女性八十八歲,我(男)不需看自己一定可活到八十三。可以短,也可以長。因此,若當下積蓄只可養活到八十歲,就不需要在六十歲退休時就着緊八十一至八十五歲怎樣過。事實上,過於着緊那我是否有命過的人生是太不值得了。隨遇而安是退休者要有的生命質素。再者,以當下香港福利制度來看,政府不會對經濟拮据者「見死不救」呢!

  「隨遇而安」或許會被批評為安於現狀,不思長進。這或許對於青年和中年人士適用,因為他們要有勇氣離開舒適區,探索生命的可能,但這話不一定適用於退休者。這不是說,退休者不可以冒險。事實上,近年移民潮中的退休者不少。退休者的「隨遇而安」不是因為沒有活力,也不是因為看化人生,而是因為認識到和接受到自己的可能與限制,從而得以主導自己,並輕鬆地看待變化。

  隨遇而安,因相信上主是時間的主。我不會說,人生遇上的不幸都是因上主而來(例如:烏克蘭戰火),但上主不會見死不救。上主有祂救贖時間,我不用擔心。縱使死亡真的來到,生命的上主也使人復活。

  隨遇而安,因為當下比結果重要。不強調結果不是因為退休者沒有將來,而是從身體變化而體會當下才是我在的時空。當下使我不需牽掛太多將來,也不受將來牽引,反而在當下好好生活就可以。

  隨遇而安是一種適應。適應對人的生活質素有決定性。儲蓄如何豐厚,但沒有適應自己身體和親友離世的變化,人也活不出有質素人生。相反,一個經濟能力有限的人,卻適應他的物質生活變化,他可能活得自在和開心。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十架信息亮街景】

【城市心靈】

【天地人和】

【心靈絮語】

【意象傳真】

【教會及機構短訊】

【牧心世情】

【生命教育】

【窮遊世界學無窮】

【退休札記】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