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舍


3088 期(2023 年 10 月 29 日)
◎ 意象傳真 ◎ 早起鳥林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住在城市的人和住在鄉村的人,其中一個分別也許是鄰里關係。前者大多數時間是關門閉戶的,跟鄰居也只有點頭打個招呼便是了。後者的鄰里彼此守望,有陌生人進出,大家會問個究竟,提高警覺,關係通常比較緊密些。

  地理空間的鄰舍關係之外,成為鄰居不僅限於住所靠近,新約那個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更是指向所有有需要的人,我們也當展示上帝的愛和憐憫。無論他們是誰?無論他們身在何處?不分種族、教派或信仰,也都是我們的鄰舍。耶穌教導我們,愛是一種行動,而不僅僅是感覺或理論,有時候是需要承擔別人的重擔,可能是一個不舒服的過程。祭司和利未人是虔誠的人,卻沒有助人的行動,他們的虔誠是空洞的。根據耶穌的說法,成為鄰舍,意味着與某個有需要的人,並肩同行。(路十29-37)

  記得讀神學一年級,裏發生一些事情,院牧主動跟我說,她想與我同行一段路。當我在牧職事奉的日子中,自己生病了,同時要照顧年邁的母親,教會也有不少肢體向我伸出援手,陪診、陪食,陪伴,甚至有人替我買藥、煎藥、送藥來我家,這一切都叫我畢生銘感。可知道,他們是居住在香港不同地區的,然而,成了我的真正好鄰舍。

  憐憫那些有需要的人,就像那撒瑪利亞人對被毆打的人一樣。所有的對待行為都必須在愛中完成。如果助人者時常遇到有需要的人,他是否有義務,並在每次有機會時,用自己的時間、金錢和資源作回應?一個人所能做的,是有限的,那怎麼辦?我想是盡力而為,並且請其他人一起幫忙,或接力伸出援手。這樣,好鄰舍的網絡就得以擴大了。香港有不少基層人士,他們的生活一般是比較困苦的,加上近年失業人數大增,需要救助的人亦相應增多。幸見好些教會或慈善機構,組織不同的關顧鄰舍的小隊,或派物資、或替他們的孩子免費補習,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如此,每個人都可以做別人的好鄰舍。

  新約多處提到怎樣愛人?耶穌說:「愛人如己」,要愛每個人如同愛自己一樣,我們比任何人都更瞭解自己的需要,所以要愛人如己,就必須先了解這個人,花時間和這個人在一起,努力去認識他,才能夠知道他的真正需要。耶穌透過這些經文教導我們,我們要在言語、思想和行為上,把鄰舍放在自己前面。

  怎樣成為別人的好鄰舍?我們先要看見鄰舍有神的形象和我們有着完全一樣的需要、感覺、盼望和權利。每天也得花時間在神的話語中,求祂打開我們的眼睛,看到我們周圍人的需要,然後從那人感到接受的方法去幫助他。還有,我們可以恆切為那些受助者禱告,把他們的需要,求神憐憫他、幫助他。我們也可以自行組成鄰舍守望祈禱小組,組員彼此分享助人的見證,彼此激發愛心,勉勵行善。相信神一定會悅納我們的鄰舍。


【要聞】

【教會之聲】

【釋經講道】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意象傳真】

【教會及機構短訊】

【牧心世情】

【生活迴響】

【窮遊世界學無窮】

【第29屆培靈𡚒興大會禱文】

【讀者投稿】

【追蹤語言羣族教會】

【連載小說《捨得》】

【閱讀與教會】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