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及委身本港


3088 期(2023 年 10 月 29 日)
◎ 追蹤語言羣族教會 ◎ 區伯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中英「南京條約」在1842年8月產生,於1843年6月生效,是滿清政府戰敗的城下之盟;除了涉及佔治香港島,英國更可以進向上海等五處港口。

  按照當年政制,英國政府在1843年委派香港「殖民地牧師」(Colonial Chaplain)。教會只是着眼傳道及服務,緊接於1844年,藉由所設立的「英國海外傳道會」(Church Missionary Society)派員,前往上海籌設「華南傳道區」(South China Mission),積極規畫福傳中華大地。這是聖公會正式在中國服事的起始。

  英國海外傳道會為香港籌建「聖約翰座堂」,於1849年落成;同時組建成立香港「維多利亞教區」(Diocese of Victoria),華南傳道區的創建者之一,施美夫(George Smith) 獲委任主教。至此,聖公會的牧靈及傳道工作,成形地立足香港。再經十多年之後,英國海外傳道會更於1862年在香港設立辦事處,進深拓展本地佈道植堂及其他社會服務。

  產生南京條約的差不多三十年之前,倫敦傳道會早已部署,先在南洋設立了四處具有跳板作用的福音站,做下大量預備工作,守候進向中華大地的時機。如今洋人終於可以進到中國的五處港口了,於是傳道會隨即結束南洋的福音站,教士都分別遷來中國幾處港口。【參閱《週報》專欄,「福傳中華踏腳石」,刊載於第2919期(2020年8月2日)至第2975期(2021年8月29日)】。

  南洋福音站的核心是設於馬六甲的「英華書院」(Anglo Chinese College);那是一所文化教育綜合體,包括有普通學校、神學院、出版社、印製廠等。在1843年6月,校長理雅各 (James Legge) 帶同部分設置與來自廣東本鄉的學生,遷校至香港。這羣操粵語的信徒構成了雛形教會,稱「英華書院公會」。在此之前半年,合信由澳門遷到香港,籌建醫院和學校,也都同時在1843年6月落成開幕。這日子是倫敦傳道會在香港服事的起始。

  倫敦傳道會與聖公會在香港可說同時開拓工作;而本地的英語事工及中文事工,可說同步起動。

  區伯平(撰文、拍攝、繪圖)


【要聞】

【教會之聲】

【釋經講道】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意象傳真】

【教會及機構短訊】

【牧心世情】

【生活迴響】

【窮遊世界學無窮】

【第29屆培靈𡚒興大會禱文】

【讀者投稿】

【追蹤語言羣族教會】

【連載小說《捨得》】

【閱讀與教會】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