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17 期(2012 年 11 月 18 日) ◎ 教會之聲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今天時值十一月中旬,是「諸聖日」至「將臨期」之間的一段日子,亦即是新、舊兩輪「教會年」交替的時候。「教會年」以迎接耶穌同在的「將臨期」為起點,又以傳承先賢榜樣的「諸聖日」放在末後,實在極有意思。
基督耶穌來到世界,宣揚天國的福音,並且親身成就救恩,由此而歸回上主的信徒,稱作「天國羣體」,可說是教會的根源。然後歷世歷代的信徒前仆後繼,見證基督耶穌帶給人類的恩惠,使教會一直延拓至今,並持續仰望和經歷耶穌的同在。
由「將臨期」,至「諸聖日」,然後又回到「將臨期」,……。「教會年曆」上接續循環的「救主—信徒—救主—信徒⋯…」次序,顯出教會的存在和使命是在於基督耶穌,教會的目標和能力仍是在於基督耶穌。基督耶穌永遠是教會的主,而一代又一代的信徒就要薪火傳承,忠誠地傳播上主與人同在的盼望和恩典。
十一月中旬,「諸聖日」至「將臨期」之間的日子,是不少堂會檢視事工年結的日子,也是不少堂會籌畫來年事工的日子。我們可以從「教會年曆」的編列智慧得到啟發。教會的事工,既不能變成流水作業式的例行節目,也要避免變成公司營運式的但求業績。「救主—信徒—救主⋯⋯」;教會必需基於耶穌的使命,又旨在導人歸向基督。
歷代信徒,持守信仰,生活見證,作鹽作光,服侍了他們的一代。他們又將福音的種籽和真理的火炬,傳遞下來。我們在今代接棒,既要好好的綻放因着歸信上主而重燃的生命光彩,仍要高舉耶穌來臨所表徵的上主與人同在的盼望。
港府弱勢,港獨疑雲;中共十八大,東海—南海領土對峙;歐美財赤,美國大選;……。世界在翻騰、爭利與奪權,徨惑與不安,瀰漫於每一角落。教會不能獨善其身,不能自說自話,不能自閉墨守。在這「諸聖日」至「將臨期」之間的日子,願教會敏於持守使命,要承接「諸聖」的見證,傳揚主「將臨」的盼望;讓社會在陰霾下得見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