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17 期(2012 年 11 月 18 日) ◎ 百年人物 ◎ 浩然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前,香港一些年長的牧師,是很少有英文名字的。但從張祝齡牧師一本一九五九年的日記所見,在背頁署有Charlie Cheung的英文字,可見張祝齡牧師的英文名是Charlie Cheung。據所知張牧師是於一九零八年到道濟會堂任職,以其任事魄力,於一九二六年興建合一堂落成,時至一九五零年退休,並獲委任為顧問牧師,前後有十一年之久,於一九六一年三月一日主懷安息,享齡八十五歲,隨即於一九六一年三月四日安葬香港薄扶林道基督教墳場(見圖)。
張祝齡牧師初抵香港道濟會堂之時,香港有所謂「九大公會」(不久祇得七大公會),因他在道濟會堂任職,以他才華出眾,父親張聲和亦是港中名牧,所以他在省港澳三地已享名聲。而張祝齡牧師之受信徒尊敬,與他信仰生活和牧養工作是不可分開的,他亦曾講述自己的經驗去勉勵信徒。他是一位早起守晨更(按即靈修)的人,依次序專研新舊聖經,每讀一章,亦多參考註釋,周而復始,從不間斷。又說祈禱要有寧靜的心,對上帝表明自己的心聲,「感謝主恩,禱之,頌之,求之;又為社會、教會、國家、病人、弱者、初信者禱之;又可求及家庭與個人,公與私之事,列出目前而代祈禱」。對於自己的生活,時作反思檢討,即或昨日所做的事是否合理,或是否與人有益?是否榮神?至於「今日工作又當如何處理?教會、社會風氣應如何改良?對教友,對他人,當如何應付?逐件默想,而知己力薄弱,求主相助,賜予智慧能力」。張祝齡牧師日中生活喜歡讀書、閱報,每日寫日記,處事待人要守時。
張牧師每多在禮拜一預備下主日的講章,定題目,又從報紙和書本取資料,事例要貼切。與外界人交往宜慎言。對貧苦會友多加體諒,予以資助;勿有輕忽態度,對富人勿作諂媚、巴結和奉承的態度。對老弱和病人多用聖經勉勵,切切為之代禱,甚而談論詼諧興趣之事,使之忘記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