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82 期(2016 年 1 月 17 日) ◎ 明心見證 ◎ 陳倩明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畢德生(2013)在他的書中寫道,「十字架的痛苦,若不是先有客西馬馬尼園地痛苦,就不可能忍受。禱告在我們裏面,在靈裏面,在靈魂深處動工,然後我們才能在生活處境當中,活出順服的生命,咬緊牙關辦不到,堅強的決心辦不到,循規蹈矩的模範生活也辦不到」。(天國的語言,281頁)
被稱為「牧師中的牧師」畢德生的話,令人細嚼慢咽,反複思量。原來關鍵不在乎個人的能力,而是在禱告生命中所付上的代價。也許我們會希望看到,也希望其他人看到,教會裏一班循規蹈矩的青少年。但我們有沒有認真了解他們禱告的生命如何?與上帝摔跤是不明顯的,不容易被看到,但卻是我們一生要追隨學習的功課。
很多時候, 我們要求青少年人不可這樣那樣做,其實這些都是一些行為表徵。我們有否在禱告裏樹立榜樣?自己先忍受着客西馬尼園的痛苦,讓禱告真的在我們裏面,在我們的每個細胞流動着。如此,也許我們所關心的羣體,才能學習在禱告中經歷神。當遇上人生風浪時,自然活出美好和不一樣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