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06 期(2016 年 7 月 3 日) ◎ 城市心靈 ◎ 吳思源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有教會及教會機構隨即號召祈禱大會,內容有「敬拜、簡報、面對災場吹角禱告」,又在宣傳單張中寫到:「我們相信今次的火災有主的美意。願我們在患難的日子和關鍵的時候一同經歷主的帶領、守望和轉化社區。」
十多年來這類聚會辦過不勝其數。由九七、九八年金融風暴導致「負資產」掀起的燒炭自殺潮,零三年「沙士」的另一自殺高峰期,「悲情社區」天水圍的多宗倫常慘案,至幾年前馬頭圍道塌樓事件多人死亡,但凡在這類慘劇出現,總有若干教會號召為社區守望及轉化的特會,而所謂「敬拜」、「讚美」、「吹號」、「巡區」必然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為災情禱告誠然是好事,但重要的是有沒有真正的關懷。坦白的問問,這麼多年來,教會有探望過那些不幸離世者的孤兒寡婦嗎?有替他們辦過喪事;或至少出席過他們的喪禮嗎?這些教會口口聲聲說「守望社區」,其實重要的是「守望」一個一個有血有肉的生命;教會只信誓旦旦的說「轉化社區」,其實重要的是為失去摯親的人帶來「轉化」的生活,幫助及牧養他們好好的活下去。
連續焚燒多日,現場的消防人員都倦了累了,只見有鄰近的坊眾不停送上西瓜、餅食和食水,另有一位婆婆主動幫手清理溝渠的垃圾,以防救火的水因渠口淤塞而倒灌。這些見義勇為的人看來都不像教會的人,但她們(多數是女士)比我們許多基督徒更肖似基督,因為她們有一顆慈悲的心,而這才是基督的心腸。
我們要嚴正指出,火災絕無甚麼「美意」,如果有的話,就是它映照出人性的醜陋與光輝、偽善與忠誠;而犧牲了的消防員,伸出援手的婦女,才是上主眼中的忠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