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06 期(2016 年 7 月 3 日) ◎ 信.道.靈.心 ◎ 陳錦權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衝突在信徒羣體中可以稱為常態。基督教圈子中亦有很多從不同角度看衝突和處理衝突的書刊與文章。我們會習慣用人性、罪、魔鬼的攪擾、禱告、愛心、相愛、捨己、復和、效法基督這些想法和途徑去理解衝突和解決衝突,這些都不失是好的理解與方法。筆者嘗試去做的是介紹一些在坊間(即非教會圈子中)的一些衝突處理方法和背後的理念(主要出自Furlong, G.T. (2005). The conflict resolution toolbox. Mississauga, Ontario: John Riley.),希望為教會在認識衝突和衝突處理帶來一些新的亮光,以供使用。
為何要介紹教會圈子以外的方法呢?其中一個原因是無論我們有信仰與否,我們都是「人」,那支配着沒有信仰的人、或他們之間關係的元素,同樣可以應用在有信仰的信徒身上。人有病需要看醫生食藥接受治療,信徒有病時也要看醫生食藥接受治療。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需要尊重、接納和體諒,信徒之間的相處亦走不出這些法則。信徒與一般人不同的是除了這些之外,我們可靠祈禱和上帝的幫助。而這個原則——運用已知可行的方法,加上禱告與倚靠——亦同時可應用在教會的衝突上。
這個原則亦引來一些信徒的批評,認為不應將世俗準則放在屬靈的領域裏。筆者的立場是除非你看衝突是百分百屬靈的事,否則的話,人的因素是有的,用有效處理人的因素之方法,加上在心態上祈求聖靈賜予辨識,以及倚靠上帝的帶領,這會給予我們更濶的路,走出衝突。而我們亦無需全盤接受這些準則時,我們適宜用一個鑑別的態度,運用這些工具,突破衝突。
「衝突與衝突處理」系列有四輯,每輯兩篇介紹共四種模式。由於篇幅所限,每個個案亦有複雜的背景,所以最後三輯會以同一個案作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