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異象與信念的基督徒出版事業


2740 期(2017 年 2 月 26 日)
◎ 閱讀轉化生命 ◎ 郭罕利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投身出版,源自一份對文字的喜愛,也基於文字帶來生命改變的信念與異象。

  小時候就喜歡閱讀,大半是因為喜歡文學的緣故。未認識主之前,甚麼都愛看,中國的詩詞小說、歷史雜文、遊記傳記,都愛不釋手。信了主以後,讀書的興趣有了轉變,開始欣賞西方文學、聖經和神學作品。隨着時間的推移,信仰的加深,對所讀之書也有了不同的選擇,以往覺得滿有趣味的,現在重讀竟如同嚼蠟;本來束之高閣的,現在才重新發現如獲至寶。

  中國古人說:「三日不讀書,便覺語言無味,面目可憎」。相信這話假設了所讀的是乃是好書所說的。德國人說:Man ist was man isst,意思是說:人以甚麼為糧,就會成為怎樣的人。這原則應用在物質與精神層面全都適用。一個人經常吃無益甚至有害的雜糧,而缺乏優質而均衡的正常飲食,遲早會導致他的身體出現問題。同樣,一個人若不經常以讀好書來滋養心靈園地,而任憑思想被各樣錯誤、扭曲、蕪雜的資訊充斥,就很難發展出深刻而豐富的思想內涵。因此,信徒不但要讀書,還要讀好書。

  宋代理學大師朱熹對讀書有悟,帶來思路明暢、清澈澄明、新知湧現,感受甚深。他這樣形容讀書帶來的美趣: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正是作者透過書籍有所感悟,茅塞頓開,靈思躍動的寫照。好書帶來新知,引發思考,猶如清澈流動的泉水注入生命,使人心靈清新活潑,胸襟廣闊。如果一本優秀的文學史哲書籍都尚且有這樣奇妙的功效,上帝的話語——我們的聖經,以及一切建基於聖經啟示的屬靈書籍和文學作品,豈不能顯出更大改變生命的力量?如果世上的文化事業可以推動人類對真善美的追求,基督徒的出版事業豈不更可以引領人類進入更崇高的視野,更深刻的思維,更豐富的內涵?

  基督徒在人生各成長階段,都需要有好書指引,一本好書可以開拓視野,模塑人生觀,在潛移默化中改變生命;但一本壞書卻使人思想混亂,視野模糊,甚至導向錯誤的人生追求。這個知識領域實在龐大,責任也重大,需要更多有異象的基督徒作者、學者、譯者、出版人、教會和機構等努力耕耘。 漢語聖經協會的文字出版服侍已有三十年歷史,出版的聖經原文辭典、釋經典籍和工具書、以及翻譯聖經譯本《新普及譯本》及《新漢語譯本》,由始至今,都是基於「聖經傳萬家・救恩臨天下」的異象,以及相信文字改變生命的信念。深願上主祝福和使用,讓這些出版的書籍和聖經,能為華人信仰羣體的信仰發展帶來新知,提昇視野,轉化生命。

  記得在我剛開始讀博士課程時,在一次導修下課後,一位老教授跟一羣研究生在飯堂閒談,語重心長地說:「你們做研究也好,寫作也好,最重要的是找到你自己的研究課題,努力尋找答案,為增進整體的信仰知識帶來實質的貢獻,而不要人云亦云,鸚鵡學舌,跟風,取個學位而已。」這番話我一直記在心中,指導着我整個研究和事奉的方向,也成為有力的提醒:在一個商業主導的社會文化裏,我們實在應該小心謹慎,避免跟風,因人有我有的心態而出版類近的產品;惟有這樣,才能為整體基督徒的出版事業帶來真正的進步和發展。

  作為基督徒出版人,我經常思考的,就是在這個時代要出版甚麼書籍,才能令基督的信仰內容得以更清晰地闡述,以令信徒思想澄明,生命更新,對所信仰的上帝認識更深。因此,經濟利益絕不應是決定我們出版甚麼書籍的首要考慮,更不應是唯一的考慮。相信上帝興起不同基督教出版機構和出版人,並賜予不同的出版羣體獨特的異象和使命。惟願各機構彼此守望,各盡所能,為增進華人信徒羣體的信仰知識共同付出,也為華人信徒生命成長帶來更大的幫助。

  郭罕利博士(漢語聖經協會總幹事兼譯經總監)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信仰通識】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智慧男本】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路德的蘋果樹】

【閱讀轉化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