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火下的生命教育—–回憶


3016 期(2022 年 6 月 12 日)
◎ 生命教育 ◎ 龔立人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寫了幾期在戰火下的生命教育是要帶出生命教育的處境性,即每一處境都可以豐富我們對生命教育的想像。他們的不一樣正反映出生命教育需要「貼地」,呼應生命的遭遇。最後一期的在戰火下的生命教育,我會稍為討論回憶。

  回憶對在戰火下生命教育的重要,因為戰火帶來對他們家庭和家園的破壞和傷害是深遠的。如何從後災難創傷轉化為後災難成長是生命教育關注,其中之一是對回憶的處理。當然,這絕不可以強迫的。

  簡單來說,回憶是認識和紀錄曾發生的事,但要回憶甚麼事、為甚麼要回憶這事、如何回憶這事、在甚麼地方和時間進行回憶、為誰回憶這事、誰去回憶這事等問題需要認真解答。這一切問題沒有絕對答案,但要求和歡迎交流和理性討論。所以,回憶比我們想像中動態。對回憶的交流和討論帶出回憶與權力的關係,因為回憶在本質上是社會性的,即當下社會的主要需求決定了當下社會如何回憶以及回憶甚麼。回憶可以製造社會凝聚,也可以製造謊言。

  基督宗教對回憶並不陌生,因為在聖經和教會實踐中,我們紀念希伯來人在埃及受的奴役、以色列人在巴比倫的流放、對諸聖嬰孩的殉道、耶穌被釘十字架,以及早期基督教殉難者的苦難。同時,基督宗教關於苦難的回憶總是與出埃及記、從流放中回來、道成肉身、復活等充滿盼望的應許聯繫在一起。因此,基督宗教講的回憶不僅僅是考古式的回顧,更是面向未來的記憶,因為在這些回憶中,我們記得上主的應許。每一次的回憶活動都是上主、亡者與生者的共融時刻(聖徒相通),並世人見證。

  我又看見那些因為給耶穌作見證,並為上主之道被斬首的人的靈魂,和沒有拜過那獸與獸像、也沒有在額上和手上打過牠印記的人的靈魂。他們都復活了,與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啟二十 4)

  回憶對生命教育的意義是:(一)紀念社會中的受害者,他們可能已被邊緣化;(二)參與對回憶的討論,包括事實澄清和情感表達;(三)回憶本身不會帶來盼望,反而需要另一回憶介入,這是上主應許。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光影留痕】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每月眉批】

【牧心世情】

【環迴新界賞教堂】

【生命教育】

【畫出深情】

【窮遊非洲未必窮】

【解開情意結】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