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長者一個家——香港教會當下的挑戰


3043 期(2022 年 12 月 18 日)
◎ 教會之聲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香港已步入高齡社會,現時人口中已有五分之一年齡在65歲或以上,即有152萬人。而按照預測,到了2037年,香港會有三成人口即258萬人在65歲或以上,而那時平均每 1.7個香港人,便要供養一位長者。

  這情況當然最明顯的衝擊是經濟方面,現時香港花在長者身上的經費約每年九百億,佔政府每年開支20.8%,若長者人數急速增長,每年支出無可置疑將倍增至二、三千億,而此消彼長,勞動人口的增長反為相對緩慢,試問社會何來資源去供養已不再工作和零收入的長者?

  尤有甚者,香港移民數字日增,單在2022年,已有十多萬人離港,預計這趨勢將進一步持續,如此香港勞動人口恐怕會一直減少,到了2037年,極有可能不是1.7人養一個老年人,而是一個養一個,這負擔試問又是何等鉅大!

  香港教會一直有老人服務的傳统,但在二次世界大戰及國共內戰後,由於湧進香港的人口多是以中青及年幼者,再加上和平後的「戰後嬰兒潮」,教會的慈惠服務多以青少年為主要對象,例如難民福利、孤兒院、派奶粉、辦學、醫療事工、青年會等等。但隨着時代轉變,香港長者的比例愈來愈大,昔日的嬰兒潮一代亦已紛紛成為長者,故香港教會必須重拾老人服務的傳統。

  事實上在戰前,甚至追溯至上世紀初,老人服務乃教會主要使命之一。例如今日的廣蔭頤養院,前身就是由聖公會鄺日修牧師於1902年在九龍城寨開辦的「廣蔭老人院」(最初叫「窮人院」(Alms House),後來幾經轉折,才發展為由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營運的廣蔭頤養院(2014年正名)。

  而隨着香港人口急速老化,加上中青一代大量移民,未來香港將出現數以十萬計的單身長者,當已婚的配偶仍健在,或可以互相照顧、相濡以沫,但當身體機能衰退、百病叢生、老伴又離去,剩下孑然一身,晚景可謂淒涼。如此情況,乃教會所不能亦不應視若無睹。

  給長者一個家,是香港教會迎向廿一世紀第三個十年的巨大挑戰。當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在1990年慶祝九十週年會慶時,其場刊有道出廣蔭院的宗旨:「每間廣蔭老人院,有如一個大家庭,老人入住之日起,即為大家庭中的一員……從各方面盡可能使老人家在生活舒適及精神愉快中安享晚年。」

  吳思源(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出版部顧問)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城市心靈】

【天地人和】

【心靈絮語】

【教會及機構短訊】

【牧心世情】

【珠峰南麓譯經記】

【生命教育】

【畫出深情】

【窮遊非洲未必窮】

【解讀綜合症】

【讀者投稿】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