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人生、使命教育


2926 期(2020 年 9 月 20 日)
◎ 教會之聲 ◎ 鄺郭月娟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教育主日

  港英時代,最早在港辦學、推行教育的是教會。雖然最初只是為了傳道和培養傳道人,但無疑對香港日後的教育發展帶來重大的影響,例如:打破「重男輕女」的觀念,讓女童亦進入學校接受正規教育;另外,教學內容不再局限於中國傳統的經書,而兼及英文、天文、地理、算學等。香港教育之男女平等、現代化、改善社會,教會實在付出不少心血。

  時代使命、使命人生

  五六十年代大批難民湧入本港,更多教會回應社會的教育需要,投入開辦學校,實踐上帝交託給我們的使命,履行培育下一代的神聖任務。「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二十二6)透過堂校合作,共同承擔福音工作,讓學生藉信仰的薰陶,效法基督,建立良好品德,服務人羣。

  人活着必須有使命,知道自己為何而活?教育就是要恢復上帝的形象!每個人都是上帝的寶貝,獨特、各有角色。基督徒活着,是要見證基督的榮美,讓人因我們而認識上帝,「要把各人在基督裏完完全全地引到上帝面前。」(西一28下)故須以上帝的眼光看自己,求問上帝要我為祂幹甚麼?以何方式完成祂交付的使命。一生不枉過!

  忠於所託、活出使命

  今年的開學日與別不同,開學不開課,停課不停學,大家適應新常態,實時網課!難為了老師們,學習新的科技、重新備課事小,不能瞭解學生的真實學習情況及情緒作即時的跟進事大。也難為了父母,在家既要辦公,還要打理家務、設計活動,陪讀等,分身乏術。而最嚴重的問題是,社會上有四成的孩子,在家無法上網課!教會應如何回應今日的需要?

  除了疫情的問題,還有政情的轉變。回想九七前,大家已預期「教育」這範疇必定是最先受管制的,事實也是如此。然而,倘若領受了教育使命,無論環境如何,我們也要堅持實踐使命!多學習耶穌在各方壓力下,應對自如。

  使命教育、傳遞使命

  接受教育,是接受知識、技能的訓練,但單有知識和技能是不夠的, 更要學懂如何獨立思考,從多角度求真,明辨是非。就如當年設計的通識教育科,它的定位就是要培育學生能夠從多角度去多思考。今天社會撕裂,未能對症下藥,是要反思教育使命的時刻。

  囊括最多諾貝爾獎的猶太民族,被公認為世上最有智慧的民族。到底他們是怎樣被培養出來的?原來自幼他們的老師除了愛學生,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用,鼓勵學生創新和發問;他們的家長在孩子每天放學回家問他們的是:「你今天問了老師甚麼問題?」

  「傳道、授業、解惑」還要「領航」,以生命影響生命,創發教育價值,進入新時代。教會在香港辦學超過一百年,所堅持的就是真理和人格的教育,培養學生做個敬畏上帝、愛人如己、榮神益人的人。「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箴九10)

  鄺郭月娟(宣道會基蔭堂義務傳道、前深培中學校長)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城市心靈】

【天角一坊】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教學抗逆】

【旅遊世界基督教】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福傳中華踏腳石】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