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光社舉辦週年研討會
 探討與離婚再婚者同行


3071 期(2023 年 7 月 2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由明光社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主辦之「婚離從來不易—教會能否成為同行者?」週年研討會,已於6月16日舉行,講員從神學及輔導角度,探討離婚及再婚者的處境。會上亦發布「基督徒離婚再婚觀研究」,研究發現七成受訪信徒接受因家暴或遺棄而離婚,八成接受明白婚姻意義及悔改後可再婚。

  「基督徒離婚再婚觀研究」於今年2月6日至4月16日進行,是次研究採用量化方式,在網上及紙本方式收集問卷,共收回有效問卷751份。香港樹仁大學商業、經濟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李樹甘教授於會上發佈有關研究,發現不論是平信徒、信徒領袖或教牧同工,均相對較接受信徒因為家暴問題、被配偶離棄,以及配偶婚外情問題而離婚;再婚方面的原因,則相對較接受離婚信徒重新明白婚姻意義、已完結前一段關係、在神面前認罪悔改。

  而五十六歲或以上的受訪者較為接受信徒因個人理由如性生活需要、失去愛意、事奉方向不同,以及移民方向不同而離婚,李教授補充指:「愈大年紀愈留意生活上的配合。」研究又發現,禮儀教會對離婚和再婚接受程度較三宗高,整體上受訪者較為接受具傷害性的離婚理由,接受離婚的理由並非只建基於字面或律法式教條,也會衡量聖經教導和當事人處境。

  明光社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義務)陳永浩博士回應時,大部分教會口說接受再婚,但大多不願意舉行再婚的婚禮。他指,明光社近年提供離婚再婚服務,深知今日社會情況複雜,例如受家暴、賭博等傷害,影響生活無法不處理婚姻。他鼓勵教會多作預防工作,多辦夫妻團契、婚後輔導等,令離婚情況不再重複,影響下一代。

不以定罪為先 鼓勵重建生命

  明光社項目統籌經理及輔導員韋佩文指,約有100人接受明光社離婚輔導,當中超過一半是基督徒;至於再婚婚前輔導個案中,曾離婚者為數不少,當中同樣超過一半是基督徒,情況令人關注。

  她坦言,聖經確有明言離婚、再婚是罪,但同時亦記載「世人都犯了罪及虧缺上帝的榮耀」。因此她直言,離婚、再婚者的罪與所有人都一樣,教會應讓他們看到上帝的恩典,而非單純定罪。「因為耶和華所愛的,他必責備,正如父親責備所喜愛的兒子。」(箴三12)她引述經文指,上帝對人的責備是出於愛,目的是給予罪人機會及挽回人的生命,因此教會應有一視同仁的心挽回軟弱的人。

  她講述離婚信徒的心路歷程,直言離婚者如被配偶拋棄,不但失去家庭及自我價值,更會失去教會。她分享,曾有女信徒被丈夫拋棄,反被要求接受教會紀律;也有小組組長教導被拋棄的姊妹要等候丈夫回轉,不但要家門常開,更要滿足丈夫一切要求等。「聽到這些經歷,能否理解為何她們連教會也失去?」因此她強調,作為鄰舍除了要挽回他們的婚姻外,更重要是陪伴同行,鼓勵受傷的人回到上帝身邊,讓上帝重新建立他們的價值。

  至於再婚信徒方面,因聖經記載休妻再娶、離棄丈夫另嫁便是犯姦淫,因此他們內心同樣充滿掙扎。韋佩文稱,人的痛苦源於孤單,上帝為亞當造配偶,正是希望人經歷愛與被愛的親密關係,所以縱然前段婚姻失敗,但人仍然渴望再次得到幸福。她引述過來人分享,有牧者明言再婚不是上帝所喜悅,但願意一起祈禱尋求祂的心意,甚至主動與宗派資深牧者商討,最終教會接納再婚,更為新人簽署婚書。

  她總結,輔導員可幫助離婚、再婚信徒回顧過去及計畫將來,但只有教會能在過程中陪伴同行,一方面幫助重建與上帝的親密關係;另一方面如信徒欲再婚,教牧應釐清教導如何迎接下一段婚姻,以致能重新建立生命和家庭。

放下有色眼鏡 同行醫治傷痛

  伯特利神學院院長屈偉豪開宗明義指,上帝不喜悅離婚和恨惡罪,但卻愛罪人,願意寬恕過犯,給予人新的開始與盼望。他續言,遺棄他人者受千夫所指、被遺棄者自卑絕望,雙方同樣要面對社羣壓力,最終選擇逃避親友關心。對被遺棄者的幫助方面,除了安慰陪伴外,亦要引導對方反省自己的責任,把握挽救婚姻的機會;至於遺棄他人者通常不會主動尋求幫助,教牧應主動聯絡探問,保守中立聆聽隱衷,讓對方明白離婚非上帝所喜悅,盼望反省過錯後能夠復合。

  他認為,參與敬拜學習及團契聚會有助屬靈覺醒,如教會設有單親團契,他鼓勵應將男女分隔牧養,避免因心靈孤單而軟弱跌倒,保持儆醒謹慎。「我仍深信有上帝的地方,不只是禮儀和活動之地,而是生命相交……成為治療與復和的羣體。」

  中國神學研究院余達心教席副教授辛惠蘭博士指,聖經中只提到犯姦淫可以離婚,但家暴、濫藥、對子女構成威脅等原因,今日亦普遍被接納,惟教會內對離婚者仍有一定忌諱。她提出可使用新約學者N.T. Wright的釋經進路「即場演繹」看離婚再婚,按照處境作出適應,以達至保護弱者、公義和恩慈的結果。她舉例說,耶穌與法利賽人論到休妻時,就補充了姦淫問題;保羅提到離棄時,亦補充了一些可採納的離婚原因。

  她指,使用「即場演繹」需要具創新性,無須重複之前情節,亦需要與救恩故事的精神維持一致性。她認為,整體上聖經都強調婚姻不容易分開,但有些牽涉公義憐憫的要求,能成為我們可以接納離婚的原因。她強調,有很多婚姻情況是被奴役,面對婚姻受害人,她鼓勵放下有色眼鏡,視之與其他信徒一樣,能夠參與事奉、成為傳道者,而非只要求他們在神面前認罪悔改。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特稿】

【十架信息亮街景】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意象傳真】

【教會及機構短訊】

【教關愛心行動】

【牧心世情】

【生活迴響】

【窮遊世界學無窮】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