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或不開冷氣


3071 期(2023 年 7 月 2 日)
◎ 生活迴響 ◎ 龔立人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生活不屬於大道理,而屬於日常、行動、每日活動。這一切都在這世界發生。生活是人在世界的狀態。迴響指對人、物或事有去有回的有情感和理性回應。那麼,生活迴響就是人在世界的生活,並由此而產生與世界的互動,其中有歡笑,也有扎心;有驚訝,也有憤怒;有令人挺身而出,有令人不敢發聲。「生活迴響」這專欄就是嘗試捕捉生活片段,並從中製造有意思的迴響,包括基督教迴響。

  讓我分享一個生活片段。

  前天文台長林超英令人認識是他「不開冷氣」。不開冷氣不是甚麼大事,例如,很多低收入家庭不開冷氣、很多長者也傾向不開冷氣。他們的不同,因為林超英是基於環保理由、低收入者是經濟考慮、長者是身體不適應冷氣。從TVB資訊節目《好睡好起》六月的一集,得知林超英居所是向南偏東、樓宇面積有一千平方呎之多、樓宇之間有廣闊距離。這客觀環境讓他更有條件不開冷氣。他的鄰居中,可能開冷氣仍是大多數。所以,林超英選擇因環保緣故而不開冷氣仍值得欣賞,但若在沒有這些有利客觀條件而又因環保而選擇不開冷氣,這更令人佩服。查實,我也不開冷氣睡眠,因我有類似林超英的有利客觀條件。

  六、七月,我是一個學術團體的導師,其中一位成員來自印度。我問她,「這幾天的天氣有30幾度,很熱。可幸的是,香港四處都有冷氣。」她答,「香港不算熱。我的國家(印度南部)現在是40幾度,比香港還厲害呢!」她繼續說,「我不用開冷氣睡眠,開窗就夠了。」她不開冷氣與她適應炎熱天氣有關,但這也跟其經濟和她身在地方的電力供應有關。若說她適應,我們也可以說,她被迫要適應。又或習慣開冷氣者也被迫適應有冷氣生活,遠離了沒有冷氣的生活。開冷氣還是不開冷氣是一個甚麼課題:道德課題(環保)還是適應力?選擇課題還是客觀條件?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特稿】

【十架信息亮街景】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意象傳真】

【教會及機構短訊】

【教關愛心行動】

【牧心世情】

【生活迴響】

【窮遊世界學無窮】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