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關社關義工津助券計畫
第 3071 期(2023 年 7 月 2 日)
◎ 教關愛心行動
定睛於自身現況,或許讓我們只看見限制。但當我們定睛於上帝,祂便會賜人「眼睛未能看見、耳朵未曾聽見、心也未曾想到」的厚恩!教會關懷貧窮網絡(下稱「教關」)是一個社區網絡平台,與伙伴攜手合作同心關懷貧窮、網絡同行、轉化社區。我們致力與伙伴教會發掘服務空隙,發展多個先導計畫回應需要,凝聚社區網絡資源,幫助及充權前線伙伴拓展服務,接觸更多資源匱乏的羣體,讓堂會更有效地關懷貧窮,在社區實踐上主的天國使命。我們與1050多個網絡伙伴結網協作時,便真實見證這份「五餅二魚」、「結網倍增」的恩典!感恩伙伴教會牧者經常與我們保持信任及緊密的協作關係,讓我們能了解到前線牧者在社區服侍時遇上的最新狀況和需要。教關「社關義工津助券計畫」,便是其中一個我們於疫情期間與伙伴團隊禱告尋求,作準備工作和調查後發掘、連結及動員社區資源,用於充權教會及基層人士的支援計畫,讓堂會作長遠轉化生命的服侍。
根據需要 適切回應
2021年初,教關針對基層人士在疫情下尋找工作的困難進行了一項調查,與18區伙伴教會溝通,透過他們所服務的基層人士,瞭解他們的求職狀況和需要。研究調查的其中一個重要發現反映向教會求助的人很多是基層家庭主婦,她們希望獲得兼職,一方面可以應付生活的急需開支,另一方面仍能兼顧照顧兒女的家庭責任。2021年4月至2022年中,教關先後4次推出「社關義工津助金」及「社關義工津助券」先導計畫,共有120個堂會申請及443人次的基層人士成為社關義工參與其中,實際發出津助款額約214萬。現時此計畫已成為教關愛心行動的常設資源。教關邀請符合申請資格的教會參與計畫,既可支援教會的前線社區服侍;又能充權義工由受助者轉化成為助人者;同時讓堂會與義工深化關係,作長遠關顧和同行。感謝主聽禱告,今天我們仍不斷收到參與堂會的牧者及義工的見證分享,看到上主奇妙的作為持續在不同社區發生。參與其中的義工在生活及經濟壓力上得以舒緩;各社區的長者得着服侍和感到被關心;有媽媽帶着孩子一起來當義工,讓小朋友學到施比受更為有福的功課!義工也想不到於經濟蒙難中,最後卻成了主施恩的管道,即使生活或有所欠缺,但自己原來不單是受惠者,更可以是給予者,成為別人的祝福,同感主愛和信仰帶來的盼望。
神藉着義工建立教會與社區的橋梁
基督教會活石堂(石梨堂)區幹事分享:「我們原先參加義工計畫的期望是幫助一些經濟上有困難的家庭,並藉此讓他們建立與堂會及與社區的關係。不過在實踐中卻發現,原來個別義工對區內的社福機構的知識甚豐,因為他們本就是來自這個有需要的羣體,我們反而因此藉着義工們的資訊,加深了堂會對社區的了解!另一位比較內向的義工,來港多年也不敢與人溝通,生活圈子狹窄,每次來教會見我們的時候也是躲在門的後面;但當上義工後,她能夠打電話關心長者,雖然她的廣東話仍是不太流利,但她並沒有退縮逃避。我們體會到,社關義工計畫令堂會跟社區的距離更近,又可以在經濟上幫助有需要的家庭,建立義工自信心。」
在主內同心同行同得安慰
神召會元朗錦光堂義工分享:「我是彤彤,自小隨父母返教會。二十六歲時我患上了舌癌,經歷了多次手術、化療和電療,使我深深體會到癌症病人的身心靈需要。主感動我參與堂會的癌症關懷服務「喜樂小組」,成為了其中的義工,與病友同行。現在的我沒有舌頭和聲帶,不能說話,但神卻使用我成為小組內的司琴,為大家彈奏輕歌樂韻,使病友心靈得到療癒舒暢。我也會為活動設計海報,參與籌備及編排活動,探訪有需要的同路人。義工服侍讓我重建自信、勇氣和盼望;更深體會同路人不單止需要被關懷,更是彼此分享各自的處境和難處,相互共鳴,結伴前行一同面對並不孤單;互相守望和祝福,又讓起初不知所措的病友凝聚起來,減輕病友及其家人的壓力。小組從3位組員開始,至今有近30人;感恩蒙主使用,讓人在苦難中得安慰!」
堂會能彈性調整最合宜的服侍方式
基督教宣道會麗瑤堂黃姑娘分享:「感恩計畫期間有四位義工協助堂會在『社關福音行動』的工作。由預備派凍餸的場地,包菜、入櫃、派發至鄰舍的關懷上,她們都全力參與。她們與會員文化相近,讓會員鄰舍感到特別親切。在這派餸的空間,成為充滿關懷故事的地方。我們藉着教關『社關義工津助計畫』,建立會員自助助人的目標。津助義工們每星期有一天半來教會派餸及學習安靜操練和一些手工藝。在派餸及事前預備的工作,她們體會教會義工背後的辛勞,也尋問為何會願意如此無私地付出,從而了解上主創造大地,人人均等,資源共享,每個人都享有日用飲食的權利,這是上主的恩典。津助義工們也分享在服侍過程中,感受愛和溫暖,好似家人一樣,很感恩。事實上,我們在安排義工服侍的工作上也曾遇到難處。原先安排她們協助電話關懷會員鄰舍,因應義工們反映對電話關懷十分恐懼,並且可能出現不能入睡情況。故此,義工服務按我們自助助人計畫的目標,從建立身、心、社、靈方面的理念作出調整,津助義工們的服侍改為將自己學到的、有能力的去教授他人。我們就安排津助義工在『會員家長小組』教授牒古巴特,將所學建立他人,讓其他人也同樣經驗在手工藝中,學懂專注,耐性和細心、接納自己的不完美、願意作新嘗試,並發現自己有新的可能,多了信心。我們期盼在下一期計畫秉承原則,建立她們的創造性、開放性及自覺性,為津助義工們提供新的認識的機會,開放面向社區,思想自己在這個社區有甚麼關連,覺察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以及生命的價值。計畫提供義工培訓,結合讚美操及復健的運動培訓(身);手工藝(心);社區服侍——認識社區資源、派餸、家長小組、探訪及陪診(社);安靜操練、關懷及生死教育課題(靈);讓他們學習新知識、培養興趣、擴闊視野,並鼓勵服侍他人,與人同行,發揮自助助人。」
基督信仰叫我們突破限制 以實際行動體現主愛
教關一直倡議貧窮分為四個向度,除了經濟貧窮外,社交、關係、心靈的貧窮讓人只看見限制,失去盼望。然而我們堅信基督信仰帶給人出乎意料的平安,引導個人、以至教會、甚至整個社區改變眼光,轉化心意,更新行為,讓我們不再沈淪於「問題」,而是倚靠上主去發掘自身及社區的恩賜和資源,因着回應上主的愛,願意付出而真實地經歷神早已為我們預備了的救恩!我們誠邀你以實際行動回應和體現神的愛,以各種方式支持教關與前線伙伴同行!如有任何建議,誠邀你與教關聯絡!
以愛心回應支持教關與前線伙伴同行:https://www.hkcnp.org.hk/your_response/offering/
教關聯絡電話:3689 9810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特稿】
【十架信息亮街景】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意象傳真】
【教會及機構短訊】
【教關愛心行動】
【牧心世情】
【生活迴響】
【窮遊世界學無窮】
【連載小說《捨得》】